学会简介 历届年会 丛刊论文 资源共享 学者名家 影像视频 项目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中国诗经学会>>历届年会
 
第五届年会论文综述(牟玉亭)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10-05-27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牟玉亭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8月7日至11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行这届会议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湖南怀化学院承办、山西大学协办得到日本诗经学会、韩国诗经学会以及台北中国经学学会的积极响应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及列席人员共262人收到论文160篇

    本届会议的主旨是迎接新世纪展示诗经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诗经学的新发展。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以在新世纪开端的起跑线上》为题的开幕词提出21世纪是和平民主的新世纪全球化、多元化、共同进步和繁荣是发展的主流我们要在世界性文化交流与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坚持多元化多元化就是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性并承认其差异性承认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各种研究方法论及其研究范畴存在的合理性承认不同学派、学术风格、各种选题及其表达形式的自由竞争承认百家争鸣、开展学术批评是促进学术繁荣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前提下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他认为20世纪各门学科以及考古发掘的进展为我们准备了条件我们既要在传统研究领域深化和更新认识又将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上述论点得到与会中外学者的普遍认同而形成共识

    在会议的主会场和三个分组会场中外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论文畅所欲言展开研讨。传统课题研究的一部分论文对原有学说有所发展、补充或更新。许志刚和陈致分别通过古代音乐史的研考提出“颂”为商音、“雅”为周音“南”为商周之际江汉流域常见的乐钟后演变为竹木制敲击乐器马银琴《四始、四诗与诗经的结构》考察南、风、雅、颂名义的来源认为最初的诗教隶属于乐教今本《诗经》的四分结构反映了周代乐制的体式和结构。陈桐生《论诗教》提出诗教理论同时反映了儒家对诗歌创作的要求体现了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对此后以意境说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美学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杨兴华《郑声淫考论》考证“郑声”是产生于《诗经》之后的一种新曲调故与《郑风》无关。董运庭《从六诗到六义》认为一些现代学者所谓“六诗”为太师教学纲领之说并不正确太师的教学对象是瞽?而非国子实即对乐工的职业技术教育毛公以“六义”踵继“六诗”郑玄以毛义注“六诗”均误。李子伟《秦风略说》考察《秦风》产生于西周宣王之世秦仲至秦康公之间的二百二三十年之中其产生地域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西部的部分地区。张启成《唐风新探》认为《唐风》地域应确定在晋南中心点是天马一曲村。这些见解都突破了成说。八十八岁的日本资深汉学家栗原圭介十五国风之道统与彝伦考》则反映了日本老一代汉学家的传统观念。诗经学史研究的近30篇论文有三个突出点。一是时段的伸延。新加坡周颖南《诗经由口头创作到书写文学的发展》论述《诗经》乃是融汇了原始歌谣、巫术咒语歌、祭歌、神话、英雄传说以及各地民歌等口头创作传统中的优良成分并进行了革新和创作成为书写文学。这是前伸。还有几位学者分别评述顾颉刚、李长之、高亨、钱书的《诗经》研究这是后延。二是关注《诗经》对历代文学的影响如董治安《以诗观赋和引诗赋》论述《诗经》对汉赋的影响石晓宁也论述了杨雄赋论对诗教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李金坤探讨风、骚体制异同李剑锋论《古诗十九首》与《诗经》缪军论西晋文学与《诗经》以及仪凤考察《诗经》与杜甫的典律观念都属于这一类。三是从“大家”到“小家”在研评汉、宋名家名著之外眼界扩大如杨晋龙《文昌化书与诗经学》、丁亚杰《论方苞<朱子诗义补正>》、李玉梅《徐渭解读兴观群怨》、朱一清论钱澄之《田间诗学》等这类研究将使我们获得研究学史的接近全面的认识外国学者和居留海外的华裔学者多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国风》美国学者林中明《中西古代情诗比探短述》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论述《国风》与西方古代情诗异中见同同中见异日本学者辰已正明则通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歌会的歌路认为《国风》也应作为节日歌谣并同样有歌路。多年居留日本的徐送迎也撰文认为诗经》的恋歌与类似日本的歌垣有关所谓桑间上的男女聚会不过是上古传承下来的神圣节日。王晓平论白川诗经学》评介了日本白川静的《诗经》文化人类学研究。

    与会学者有40多篇论文关注《诗经》文本研究约占论文总数的四分之一强。他们提出诗经学以文本为主不要谈得太远了应向文本回归。这些论文大多是研究语词训诂和语法修辞的。杨合鸣《说文引诗考》考析《说文》引诗有字同释义同、字同释义异、字异释义同、字异释义异四类误训亦多有之季旭?N据古文字学考释《蓼莪》诗中的“鞠”应读为“育”“何害”即“大害”“不卒”即“大瘁”。谢耀基专研《诗经》的颜色词语认为除描述物体的颜色还有引申的意义、用法以及修辞作用。赫琳的句法研究、杨爱的叠根词研究都有新意。萧甫春《诗经古今字之变》归纳了《诗经》古今字嬗变的三种形式《诗经》艺术形式的研究有12篇褚斌杰《诗经叠咏体探赜》比较全面地论析《诗经》的重章复沓。林淑贞以《鸱?^》诗为例探讨比喻、比兴与寓言之异同还有10篇文章是对某些诗篇诗义的重新探讨试图作出新解释。会议交流的论文有4篇是关于上博竹简和出土文物文献的。日本石川三佐男认为上博竹简是战国中期各国古籍整备的产物。王培源认为上博竹简《诗论》与今本《诗经》风雅颂顺序的变化是礼乐文化消亡、经学文化兴起的自然结果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上博竹简没有全部正式公布和释读之前关于竹简《诗论》尚不能深研究龙文玲利用长沙马王堆帛书、云梦睡地虎竹简、郭店楚简以及一些钟鼎铭文考察了《诗经》对楚文化的影响

    《诗经》是世界性的学术研究《诗经》外文译本的得失正误是新近开拓的学术研究领域。汪培榕带来了他新近出版的英译本并撰写学术论文在会上发表。李家树发表了《韦理英译诗经研究》洪涛则以《燕燕》为中心检讨了韦理等数家英译的得失。

                 原载《文学遗产二00二年第一期第131―132页

 


版权:中国诗经学会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河北师大文科楼群A座302室(050024)
电话:0311-80788319
电子邮件:zgsjxh@heb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