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风采

文学院举办“国学的涵义及其源头”讲座

发布时间:2017-11-13  浏览次数:0

文学院诚邀安徽大学教授白兆麟老师于11月11日晚7:00在公教楼A座105教室举办“国学的涵义及其源头”讲座。本次讲座旨在增进学生对国学的了解,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本场讲座由文学院于峻嵘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认真听讲。

白兆麟老师以老子名言开讲,阐述老子在文本里对“水”和“木”的理解,并引用清华大学校训,告诫在座各位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国学。首先,白兆麟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国学研究是如何开始的,并简述了他的十年研究之路。他提出“现在许多人对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号召大家对国学研究要向中国传统文化靠近。

接下来,白老师主要讲解了国学的涵义和外延。他简要论述了国学涵义的变化以及古代名家的贡献,着重强调要明白国学的内涵,即指本土生长的学问。它体现了古代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而国学的外延则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物质形态、基本载体和传承方式。同时老师提出了“文字的制约来自于语言特点”的独到见解,这使学生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之后,白老师将国学的源头作为本场讲座的重点。他将其概括为“一部经典,两位巨匠”。“经典”指《易经》。在此,他说明了《易》的转型与《周易》的性质,提出《易经》是变化的哲学,鼓励在座的同学们翻阅《易经》。他还提出了有关《周易》的两个问题,并做出回答。“巨匠”指老子和孔子。对此,白老师对二者的理念进行了讲解,阐述了体现老子的巨大智慧的四个方面内容和孔子的四个核心思想,为学生提供了永葆理性、泰然处事的人生态度。此外,白老师将老子和孔子进行比较,分析道教和儒教的思想特征。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最后,白老师亲切地回答了几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指引前路。

通过本场讲座,我们感受到了白兆麟老师深厚的知识储备及对国学研究的热情。他用亲切风趣的话语向同学们构造了有关国学的巨大框架,协助学生在观点众多的国学研究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立场,他的话为学生的国学研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