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文艺理论界四位知名专家相继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9-01-02   浏览次数:0

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文艺理论界四位知名专家应我院邀请相继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他们分别是中央党校文史部博士生导师范玉刚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金永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丁国旗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好哲教授。讲座由孙秀昌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词,文艺学学科的全体教师、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的师生近百余人聆听了系列讲座。

28日晚,范玉刚教授在文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语境意识与方法论创新——基于‘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思考”的讲座。首先,范玉刚教授从理论话语的生成性特征出发,提出了文艺理论界应如何面对当下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形势建构自身的话语体系的问题。范玉刚教授认为,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生成的语境和发生作用的界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样需要彰显语境意识和反思维度。接着,范玉刚教授重点阐发了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途径与创新问题,认为建构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需要立足于“中国审美经验”,同时需要有世界历史与文化的眼光,进而在多重文化视阈的良性互动中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来。讲座结束后,孙秀昌教授作了学术点评,认为范玉刚教授的讲座具有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为我们如何立足于时代文化语境与民族文化主体建构一种具有世界历史与文化眼光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同日晚,金永兵教授在文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问题与可能——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漫谈”的讲座。首先,金永兵教授从美学与文艺理论的现状出发,解析了文艺理论在“后理论”时代所处的尴尬地位以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接着,金永兵教授带着反思的精神给出了如下建议:面对近四十年来西方新潮文论大量输入的情势,我们需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主体性;针对目前学界浮躁的风气,我们需要充分激发理论经典的活力;针对文艺理论缺乏阐释效力的问题,我们需要重建理论的历史维度,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在思想中把握我们的时代精神。讲座结束后,孙秀昌教授作了学术点评,认为金永兵教授的讲座从问题中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呼吁我们回归经典,多研究基本问题,尤其不能逃避对元问题的追问,这对我们突破问题重重的文艺理论困境具有启发意义。


29日上午,丁国旗教授在学校行政楼201会议室作了题为“当代文艺批评的问题、困境与出路”的讲座。首先,丁国旗教授阐述了当下文艺批评界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文艺批评面对文艺创作的失语状态,文艺批评的学院化倾向,批评界缺乏诚恳的文艺批评,网络批评乱象丛生等。接着,丁国旗教授指出了当下文艺批评界面临的诸多困境,如文艺主管部门管理乏力,没有起到引领作用,批评界对文本本身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文艺批评队伍等。针对上述问题与困境,丁国旗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增强批评意识与底线意识,二是加强国家级评奖的引领作用,三是探讨文艺批评的标准、方法与行之有效的批评体系。讲座结束后,邢建昌教授作了学术点评,认为丁国旗教授是一位有理论、有情怀、有立场、接地气的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丁教授的讲座从现实生活出发、从批判现实的精神状况入手,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启发性。我们从事文艺批评要有理论眼光与学人的良知,要做贴近文本的批评,要从容、耐心地开展批评。


同日下午,谭好哲教授在文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有的三个追求——以文艺理论话语建构为例”的讲座。首先,谭好哲教授反思了当代文艺理论话语建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从事学术研究要具备学科意识、历史意识、对象意识和问题意识,唯有将四种意识融会贯通,才能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接着,谭好哲教授重点阐发了新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有如下三个追求:一是服务于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在具体研究领域创造既具有现实认知能力又具有引领作用的理论话语;二是参与并促进全球化时代世界学术的发展;三是要直面人类生存境况,走进人民生活世界,对世道人心的改善有所启迪有所作用。最后,谭好哲授呼吁学者们要在追求规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中实现文艺理论话语的创新,与此同时,应注重文艺理论的专业性问题,努力用专业性的术语表达我们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讲座结束后,邢建昌教授作了学术点评,认为谭好哲教授善于在回归本源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回应现实问题的挑战之间保持着思维的张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品格。我们应意识到,当下并不缺少聒噪的宣传者以及制造媒体热点的人,缺少的正是像谭教授这样的能够在本源性问题的追问中表达时代关切的理论家与思想者。


相继举办的四场高水准的讲座既活跃了我院的学术氛围,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直面现实问题、回归理论经典进行本源性思考与提问的重要性。讲座期间,听众们同各位专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多层次的交流,展现了我院师生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