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红色印记

【“寻访河北红色印记”之八|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马本斋不死”】

发布时间:2017-05-27   浏览次数:0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

“马本斋不死”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自1938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英勇善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人,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亦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3月17日,毛主席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救国救民男儿志

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解放后为纪念民族英雄马本斋被命名为本斋村)。幼时入私塾,聪颖好学。后因生活所迫,流落口外。后参加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开始,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因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马本斋愤笔题诗,毅然弃官返乡。

诗曰:

风云多变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空有满腹男儿志,

不尽苍浪付东流。

抗日志士逞英豪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积极在家乡组织几十名乡亲,成立“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同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回民支队由于纪律严明,作风硬朗,此时队伍已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从此马本斋威名大振,令冀中的日军闻风丧胆。

忠孝双全义可歌

回民支队在冀中沉重打击了敌人,日寇穷凶极恶地加紧对马本斋诱降、逼降。1941年8月4日深夜,日军纠集千余人突然包围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走,随后敌人从多渠道传送劝降信,妄图让马本斋归降。日本侵略军用尽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英雄传世永不休

1943年底,在率部队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马本斋颈后长了毒疮。长期的劳累,积劳成疾,不久又患急性肺病。虚弱的马本斋却依旧带病指挥战斗。1944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接到命令,与冀鲁豫军区部分兄弟部队组成西进纵队,开赴陕甘宁边区。马本斋因病被同志们强行送进了医院。在弥留之际,他嘱咐家人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育孩子继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诉三弟领导回民抗战,革命到底!”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河南濮阳的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3 岁。马本斋病逝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他题写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曾在山东聊城莘县张鲁回族镇为马本斋修建了马本斋烈士陵园,后又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本斋村北修建了马本斋纪念馆。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主体部分采用了伊斯兰风格。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4年9月马本斋纪念馆开始对游人开放,同年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8月,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这是马本斋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这是马本斋在病逝前叮嘱身边同志们的话,也是共产党人马本斋用生命去践行的崇高理想。

马本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奋斗者。英雄远去,浩气长存。正如毛主席所题“马本斋同志不死” !


策划:闫东利

作者:尹莎莎  杜石磊  贾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