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工作>>学生风采

【文学院2020年招生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27   浏览次数:0

一、学院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河北师范大学核心学院之一。学院秉承“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基础教育培养骨干师资,为高等院校培养基础师资,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有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中文人才,积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办学理念。

学院前身是1929年由著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等创建的河北省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大批著名学者如李何林、冯沅君、李霁野、赵荫棠、齐佩瑢、朱星、孙崇义、公兰谷、冯健男、朱泽吉、常林炎、夏传才、王学奇和著名作家如曹禺、萧乾、孙犁等都曾在本学院任教,为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稳步推动内涵发展。

2011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2016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河北省政府“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2017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档,在148所参评高校中位居前20%—30%。  

2019   学院入选全国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是河北省唯一入选院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获批博士招生资格。  

2020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学院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学院现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

部分获奖展示


学院以科研创新为抓手,持续推动学术发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展示


二、专业介绍

文学院本科招生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非师范类)专业。

(一)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理想和职业信念,具有汉语言文学素养,自觉传承祖国语言文字、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自觉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注重技术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发展潜力良好,能够在中学和相关教育机构承担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以及开展全面育人工作的反思型优秀语文教师。预计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良好,多数毕业生能够成为学校和区域语文教学的基础师资力量和骨干教师,部分毕业生成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引领语文教学改革的优秀教师。

2.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文学经典的民族精神、艺术特质、重要价值,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教育情怀:热爱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科学,涵养人文,为人师表,亲生爱生,化人育人,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知识整合: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基础性地位和独特作用;掌握关于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方法,了解语文学科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教学能力:具有听说读写等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能够获取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并运用于教学过程;运用教育教学基础理论,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技术融合:初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有意识探索新技术与语文教学教法的融合;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语文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班级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积极参与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成长和教育培养规律,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知识涵养等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机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活动;通过组织参加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积极引导。

·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语言文字、文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发展,了解国内外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动态;能够结合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制定个人学习与专业成长规划。

·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母语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母语教学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进行中学语文教学。

·反思研究:初步掌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技能,养成从学生学习、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解决语文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实际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交流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动力作用。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提高文字表达和语言沟通能力,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4.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概论等。

5.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或者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汉语言(非师范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理想和职业信念,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语言学领域相关知识及理论,具备从事语言研究,以及跨文化语言交际、日常应用写作及语言推广的能力,能够胜任科研、编辑、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预计学生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良好,多数毕业生能够成为编辑、文秘等相关领域的骨干,部分毕业生在高层次语言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

2.毕业要求

·道德规范: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认同,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依法从事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人文情怀: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对其价值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科学,涵养人文,成为祖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专业素养:掌握汉语言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了解汉语言专业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基础性地位和独特作用;掌握关于语言文字现象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实践能力: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加语言文字推广等相关活动,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学会反思: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与语言学科相关的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新发展,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动力作用。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提高文字表达和语言沟通能力,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审核总学分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4.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概论、汉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5.就业去向

语言文字、新闻传播、编辑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文化工作者等;或者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三、升学就业

2019届毕业生共计626人,其中本科生459人,硕士研究生167人,实现就业或升学共计612人。其中84名同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528名毕业生顺利签约衡水中学、石家庄市精英中学等单位。

2019届部分毕业生考研情况

2018届部分毕业生考研情况

四、特色活动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学科优势为依托,重点打造特色活动。

1.古诗词500首过级考试


自2008年发起,覆盖全部本科学生。活动开发了专门的过级软件,并出版了《古典诗词500首背诵过级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配套学习材料。此活动已经推广到全国23所高校的文科院系,《光明日报》《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等媒体都曾给予专门报道。2019年7月,学院“基于信息技术的古典诗词500首背诵过级活动”被教育部思政司遴选为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2.百篇文章写作工程

旨在锻炼文学院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是文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求文学院学生四年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少于100篇的涵盖各种文体形式的写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我院已有上千名学生完成“百篇”,累计写作超上亿字、十万余篇。

3.学术讲座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文学院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教授前来讲学,学术讲座面向全体学生,就学术前沿的文学问题展开深度讨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知名作家王蒙、刘心武,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等众多知名学者前来讲学。

学生活动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