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文艺学学科举办学术沙龙《简牍媒介的普及应用与汉赋之“丽”》

发布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0

2022年4月29日晚19:00,文艺学学科孟庆雷老师主讲学术沙龙《简牍媒介的普及应用与汉赋之“丽”》。文艺学教研室部分教师、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和一、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张莹同学主持此次学术沙龙。本次沙龙分为三个环节:孟庆雷老师主讲、学生提问和教师评议。

沙龙第一环节,孟庆雷老师围绕论文展开阐释:本文尝试采取一种新的研究策略,从媒介的角度探讨汉赋“丽”这一审美特色的生成原因。春秋两汉时期简牍成为当时的主流书写媒介,并且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生态,这给汉赋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转向提供了契机。在从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交替中,我们能否对构成汉赋之“丽”的真正文化机制进行一次更透彻的洞察?孟庆雷老师指出,简牍媒介的普及应用使书面语系统获得了充足的物质材料,在此基础上,汉代宽松的文化政策、国家主导的文化教育、外来词语与方言的汇集也对书面语系统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于是,文字的魅力开始逐渐彰显,并渐渐从记录语言的工具独立为可单独审美的符号。

沙龙第二个环节是同学们自由提问。2020级徐晓彤同学提出,汉大赋与简牍关联性更大,简牍媒介是否可以加上“信息传播能力”进行论述;2020级的毕晚晴同学请教汉大赋的兴衰和简牍媒介的关系;2020级的刘仲炎同学则关心简牍媒介本身,提出了是否有必要引入其他媒介与简牍进行比较;2021级的李若欣同学提问:为什么纸的出现也算是媒介的重大变革,却没有像简牍一样发展出一种新的审美机制?2021级的肖雨田同学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相比于《诗经》,汉赋能摆脱教化功能吗?第二,简牍与“丽”的关系是什么,汉大赋中富丽和壮观的场面是怎么形成的?2021级的蔡嘉诚同学则关心“文学自觉”和简牍发展的关系;2020级的翟嘉伟对本次沙龙的讨论主题提出质疑……孟老师对同学的提问一一做了回应,并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沙龙第三部分,文艺学教师发言。顾漩老师提出,汉代是由篆书转向隶书的时期,字体的改变是否对汉赋之“丽”也有影响?王丽老师则关心书面语与口头语之间如何区分,书面语的形成标志为何。王亚芹老师认为论文论述严明,视角颇有新意,但对简牍媒介的讨论也许并非文章重点,对论文题目可以再做考虑。孟庆雷老师对教师们的建议一一回应。最后,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孟新东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她认为,孟庆雷老师的论文准备充分、基础深厚、论证严明,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一次新颖的尝试。在沙龙进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用心研读老师的论文,更旁征博引、致力发掘同话题的参考文献打开思路,提出许多有针对性、思辨性和批判锋芒的问题,并敢于提出相反的意见,发言踊跃,形成了热烈研讨的良好氛围,教师与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学术探索精神。本次沙龙是一次有鲜活生气的学术沙龙,希望今后的沙龙能更上一层楼。

沙龙最后,同学们投票选出两位最佳发言人:毕晚晴同学和李若欣同学,由牛军老师代替未能到场的孟庆雷老师为两位同学颁奖,与会老师、同学合影留念,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