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首页>>师资队伍

郭宝亮教授简介

发布时间:2013-11-27   浏览次数:0

郭宝亮,河北邢台人。1986年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1992年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助教班进修并结业。199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童庆炳先生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卓越教师。河北省首届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北作家协会小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特邀研究员。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等。是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文学批评。

 

一、主讲课程:

1、中国当代文学史

2、新时期小说研究

3、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4、中国现当代文学高阶导读

5、理论与方法

 

二.承担的课题

1.河北现当代文学史论,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12万。(进行中)

2.《新时期小说的文体形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5月――201211月。06BZW058,经费7万元。(已结项)

3.河北省首届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10万元。(已结项)

4..《中国当代文艺学学术史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6050031.2万元。

5.《王蒙小说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W2004B015万元。(已结项)

6.《河北新文学大系》,河北省教育厅项目,S984060.3万元。第二。(已结项)

7.《新时期小说艺术流变论》。S984080.3万元,第二。(已结项)

8.《河北文学通史》。河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30500320万元,参与。(已结项)

9.《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师研究能力培养一体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基金。第二。1万元。(已结项)

10.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中加强文本导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第九批教改项目。主持。1万元。(已结项)

 

三.获奖成果

1、《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河北文艺振兴奖(2001年),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

2.《论王蒙的文化心态及其传统认同》,河北省作家协会2004年度十佳作品奖。

3.《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优秀成果表彰奖(2006年),河北省第1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河北省第11届文艺振兴奖(2009年)。

4.《大众传媒时代的“无根”写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写作中的“猎奇化”现象》,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5.《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河北首届孙犁文学奖(2015);河北省第15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

1、《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专著)华夏出版社20001月版。

2、《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月版。

3、《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4、《河北文学通史・当代小说卷》(合作),科学出版社200911月。

5、《语言・审美・文化》,花山文艺出版社2013年。

6、《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月。

7、《王蒙小说文体研究》(增订版),(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9月。

8、《河北新文学大系・散文卷》,(合作),2013年。

(二)主要论文

2015

面对现实:当代作家缺少了什么?,《文艺报》201563日第二版。

论刘震云小说的新世纪转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春之卷。

论新时期以来“谐谑-狂欢体”小说的空间与时间形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7期。

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对话),《人民日报》2015112724版。

沧桑的交响――王蒙论,《文艺争鸣》2015年第12期。(45000字)

2014

河北四侠的意义,《文艺报》2014117日第6版。

新世纪长篇小说“历史叙事”的三种倾向及意味,《燕赵学术》20134

“下位”叙述者及其声音――对新时期一类小说的叙述学考察,《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

论王蒙《这边风景》的矛盾叙事,《小说评论》,2014年第3

思想在人生边上――王春林批评印象,《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4

坚守与创新铸就的丰富――河北当代小说创作一瞥,《光明日报》,201482513

黄钟苍茫歌大吕――评关仁山长篇小说《日头》,《文艺报》20141224日第5

河北近百年散文简论,《石家庄学院学报》(社科)2015年第1

2013

坚硬的柔软――读曹明霞长篇小说《日落呼兰》,《文艺报》2013918日,第3版。

胡学文长篇小说《红月亮》:人生世相的“风月宝鉴”,《文艺报》20131223日第2版。

2012

《历史叙事的重构与迷失――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部分参评作品为例》,《小说评论》2012年第3期。

《大众传媒时代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及其争议》,《新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重审第八届“茅奖”及其争议――对网络浏览时代阅读问题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明星模式”的价值――读<明星书记>,《光明日报》201261914版。

艰难的道德还乡之旅,《文艺报》20121217日第2版。

2011

《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6000字),《河北日报》2011826

《底层卑微者的生命意义》,《光明日报》2011-9-7

《从李燕杰到洪昭光到张悟本》,《黄河文学》2011-10

2010

《逃离都市欲望生存的艰难寻觅》,《小说评论》2010年第1期。 

《土地文化的全景式审视》,《文艺报》201012132版。

《浪漫的情愫  深沉的反思》,《文艺报》20101282版。

2009

《论<褐色鸟群>――两种不同元叙事规则博弈中的历史真相》,《文艺争鸣》2009年第2期。

《感悟乡土的困惑》,《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

《论<王蒙自传>的思想史意义》 ,《当代作家评论》 ,2009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转载。

《有意味的“改写”――读王蒙<岑寂的花园>,《文艺报》20092232版。

《文学与文化的双重解读》,《文艺报》20094162版。

<一句顶一万句>与“刘震云现象”》 ,《文艺报》20097162版。

《忧郁来自生命的疼痛――张楚小说印象》,《文艺报》20097162版。

    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文化效应――以《故乡面和花朵》以前的小说为例》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哲社),2009年第4期。

《p常表演性与存在的荒谬感――论刘震云前期小说的反讽性文体风格》 ,《燕赵学术》2009年秋之卷。

《逃逸与回归》 ,《红豆》2009年第7期。

2008

《王蒙文艺思想散论》 ,《渤海大学学报》(哲社)2008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

《立体复合思维中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与王蒙对话》 ,《渤海大学学报》(哲社)2008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

2007

《大众传媒时代的“无根”写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中的“猎奇化”现象》,《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9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28期转摘。

《文学之死与启蒙主义的式微》 ,《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

《疲惫的坚守》 ,《文艺报》20077192版。

《重建当代文学的深度》,《p艺报》200710132版。

《现代寓言的诗性书写――李浩中短篇小说印象》,《文艺报》200711202版。

2006

《中国形象与汉语的欢乐――从铁凝的<笨花>说开去》,《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论王蒙的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海南师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生存的勇气与超越的迷醉》,《文艺报》2006.11.2

2005

《王蒙小说语言的反讽性修辞及其功能》,《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论王蒙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5期。

<手机>的说话主题及其局限》,《理论与创作》20055

《从封闭到开放:王蒙小说语言流变的文化意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空间的时间化:王蒙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形式》,《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论王蒙的拟辞赋体小说》,《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双重挤压下的爱情》,《文艺报》20051220

《在政治与欲望双重烤炙下的人性变奏》,《文学报》20051128

《无处告别――评王蒙的中篇小说<秋之雾>》,《河北日报》20051014

2004

《论王蒙的文化心态及其传统认同》,《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并置式语言:多样的统一――王蒙小说语言论纲》,《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反思疑问式语言:可能的文本》,《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孙犁的思想矛盾及其艺术解决――重读<铁木前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4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2004年第9期,要目辑览。

《王蒙小说中的闲笔》,《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003

《生命体验与比兴――刘勰比兴观新解》,《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2003-3

《从文本中来,到文化中去》,《文艺报》2003-8-5

2002

《废话背后的历史真相――刘震云<一腔废话>释义》,《大家》20025

《影像时代的历史寓言》,《文汇报》2002316

《文本・理解・意义》,《文艺报》20021029

2001

《无奈的撤离与最后的守望――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之三》,《河北师大学报》(哲社)20014

《文学理论新思维》,《文艺报》20011225

2000

《个人化写作与公共性》,《文艺报》2000328(已收入中国社科院白烨编《2000年中国文论选》一书,漓江出版社2001年)。

《弑父的恐惧与家族血脉的纠结――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小说评论》20002。收入孔范今等主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张炜研究资料》一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反乌托邦:<故乡面和花朵>试解》,《小说评论》20004

《返归大地与大地乌托邦的幻灭――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河北师大学报》(哲社)20004

《灵魂的忏悔与拷问――评铁凝<大浴女>,《文艺报》200074

《寻找家园魂――读谈歌<家园笔记>》,《文汇报》2000610

《欲望驱动下的执法腐败》,《作品与争鸣》20005

《陈映实的三篇小说》,《文艺报》200063

《写实性作品向诗性写意式转移》,《文艺报》2000725

《历史•人•生命意识》,《文论报》2000915

《诗性消解:主体的隐匿与人的沉沦――刘震云前期小说新解》,《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20002

《刘震云:言语的狂欢》,《文论报》2000415

1999

《跨文体写作:文学的贫困与表达》,《文艺报》1999720

《知识分子的反省与自审》,《文艺报》199946

《心灵的震惊与冶炼》,《文艺报》199924

《最后的拯救与尴尬》,《文艺报》1999518

《雄浑壮丽的正气之歌》,《文艺报》19991116

《生活在别处的悲剧》,《文论报》1999114

1998

<抉择>:叙事的艺术》,《文艺报》1998127

<马桥词典>:语词历险的代价》,《文艺报》1998514

《栀子花、栀子花……》,《文艺报》199879

《庸常人生与英雄利器的悖反》,《文艺报》199898

《地缘文化阐释的学术魅力》,《文艺报》1998630

《艺术理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艺术报》1998320

《飞升与沉降: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张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1

《先锋小说形式意味浅论》,《河北师大学报》19982

《方法论的启示》,《文论报》1998827(此文收入《童庆炳文学五说》一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5月)

《流浪情结与还乡之梦――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19981

1997

《慨悲歌大漠魂》,《人民日报》1997911

1995

《历史亡灵复活的意味及其批判――近年历史题材热现象思考》,《文艺评论》1995年第6期。

《王朔现象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第7期全文复印。

《文化工业枕边的历史亡灵》,《文学世界》1995年第3

《历史题材热现象思考》,《中国文化报》199535

《一个只爱自己的男人――评<倾斜的三角架>》,《作品与争鸣》1995年第10期。

《文艺学领域的系统工程》,《人民日报》1995711

1994

《尴尬中的超越――我看新写实小说》,《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北京大学学》全国高校学报文摘转摘。

1993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京派作家的二难选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探索话剧与戏曲传统》,《海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生活的困顿与尴尬》,《文论报》19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