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学院举办第三十九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0

2021年9月18日下午4点,文学院第三十九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沙龙(“314青年博士论坛”)在教研室举行。本次沙龙由李建周老师主持,冯跃华博士主讲,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王勇老师、原帅老师、杨伟老师、翟崇光老师及2020级、2021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冯跃华博士以《现代性的“悖论”:<雨巷>的经典之路与戴望舒的形象建构》为题,以“现代性”为考察核心,讨论了《雨巷》经典化过程中的“标准”问题,并借此延展至诗人形象的建构。首先,冯博士指出了戴望舒与施蛰存、卞之琳等人对现代诗定义的不同看法,认为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现代诗话语权的争夺,表现了现代诗的多重面貌。其次,冯博士从选本的角度讨论了《雨巷》与革命现代性的关系,并以艾青和卞之琳对戴望舒创作的三段式划分为例,说明了戴望舒作品的古典性在革命现代性庇护之下慢慢展开的过程。随后,冯博士论述了戴望舒的形象建构问题。他认为,戴望舒的形象经历了从艺术探索者到封建落伍人物,再到爱国主义诗人的转变,最终在二十一世纪被消费文化解构,成为“大众情人”。最后,冯跃华博士介绍了他的研究思路,讲述了自己写作论文时的困惑和平时的读书情况,指出具体阅读应更加全面、系统。

本次沙龙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2020级的赵世铮、冯茹月和袁予诺同学及2021级的王璐玮、赵岩同学进行了踊跃的发言,冯跃华博士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给同学们带来诸多启发。参加沙龙的老师们也表达了对于冯博士讲述内容的看法。杨伟老师认为可以将《雨巷》和《我底记忆》进行对比;翟崇光老师指出冯博士的讲述带给了他更多关于现代性的思考;原帅老师认为可以用更深的理论去阐述,要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王勇老师提出讲述的核心应是现代性如何处理古典性的问题。老师们的发言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

最后,李建周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希望现当代文学的师生们能够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学术共同体。至此,本次沙龙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