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红色电波的跨世纪回响”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0

2022年5月5日下午,文学院第四十二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沙龙(“314文学论坛”)在教研室举办。本次沙龙由周雪花副教授主讲,景立鹏博士主持,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参加。

周老师以《<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电波的跨世纪回响》为题,首先,以红色的象征意义为引,介绍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导演、故事原型、影片内容、影片评价,后以媒介传播为切入点,梳理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从1958年的老电影,经过小人书(连环画)、电视剧、歌剧、电影、舞剧、老电影修复等半个多世纪的跨媒体传播变迁。其中,舞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被称为舞剧中的天花板,一枝独秀。其次,周老师结合舞剧视频,从上海独有的城市建筑和生活空间、时尚而富有风情的穿着旗袍的上海城市女子、老上海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传奇、故事情节的改动与多种现代时空叙事手法的运用几方面,深入分析了舞剧版《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新之处。周老师还指出,2021年10月,1958年摄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4K彩色修复版在电影史上也是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并认为修复电影的意义在于更好的保存,通过电影胶片的物质保存,在影片重映中唤起观众一种最真切的记忆,关于共和国,关于民族意志的集体记忆。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师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周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认为同学们找到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舞剧完整版资源、电影剧本与罗怀臻老师的舞剧剧本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最后,景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他指出,从最初的本事到电影、歌剧、舞剧等的跨媒体变迁的过程是,同一故事内核在不同历史语境下不断被演绎、被解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剔除一部分因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赋予、不断被重塑的过程,那不断被重塑的动力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点。同时,媒介这一视角也为同学们今后的论文选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